2023赚到钱的五个策略,能继续跑赢2024吗?|智氪

作者 |范亮 高悦 丁卯 黄绎达

编辑|郑怀舟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宏观环境波动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的表现同样一波三折,上证指数在一季度的短暂反弹后,随后就进入持续的回调。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来看,不仅锂电、光伏、消费等前期“版本神话”表现不佳,甚至今年大热AI和数字经济板块,也在下半年高位回落。这令得一些专业投资机构也“难以招架”,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均亏损10%以上。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也还是有投资者挣到了钱。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选对了最符合当下宏观和市场环境的宏观策略。

经过我们统计,黄金、红利、固收等五大投资策略在今年远远跑赢上证指数。更重要的是,这些策略对2024年的投资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效应,有望继续跑出超额收益。

那么,这五大策略为何可以持续跑赢市场呢?


图:2023年公募基金收益率统计

资料来源:Wind、36氪统计


黄金:乱世利器备受青睐,降息预期再升温有望驱动金价上行

2023年对于黄金的投资者而言,是充满机会与挑战的一年。进入Q4后,随着市场逐步开始交易降息预期、叠加避险需求持续旺盛,黄金价格在近期冲上了历史高点。


图:COMEX黄金期货价格(美元/盎司)

资料来源:Wind,36氪

回顾黄金全年的走势,上半年初,在美联储加息预期阶段性加强,叠加之前超买导致的估值压力下,黄金价格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调整。随后,欧美银行危机引发避险需求,黄金价格从短期低点迅速飙升至上半年的高点位置。黄金的这一轮上涨带动了金银珠宝类商品的销售火爆,使其成为今年国内消费品中增长最显著的品种。

再看下半年,金价在Q3横盘震荡,到9月底开始一轮急跌,10月4日一度逼近年内最低点。随着地缘政治因素和美元指数逐步走弱、美债利率下行,黄金价格在第四季度迅速上扬。12月初,COMEX黄价刷新年内新高。

除了上述基本面、技术面因素外,全球各国央行大规模持续购入黄金也是推动金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据央行官网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报7158万盎司,较上月上涨38万盎司。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22年11月以来连续第13个月增加黄金储备。

同时,10月31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同比增长了14%,达到创纪录的800吨。中国、波兰和土耳其央行位居前三位,分别增储181吨、57吨和39吨。此外,俄罗斯、印度等国央行在第三季度也纷纷增持黄金储备。

展望2024年,目前市场的一大共识是降息周期将成为黄金交易的主线,而且随着美债利率上行压力的释放,类似的过程在历史上都对金价形成了一定的支撑。鉴于目前经济预期尚未逆转,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尚在,市场也对避险仍有一定需求,所以黄金在今年依然存在机会,但交易的节奏则需要结合基本面来再做判断。


固收策略:反直觉的胜利

固定收益策略在投资较低风险的投资级债券甚至无风险的国债时,收益的弹性往往不大;若以10年国债利率的点位做参考,国债在近两年里始终面临着颇为尴尬的估值问题,这进一步影响到了固收策略的赚钱效应。然而,直觉在投资中却是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图:10年国债利率走势;资料来源:wind,36氪

根据wind数据,约89%的公募债券基金(不包含混基)在今年取得了正收益,今年债基的整体表现远好于股基恰好是一次反直觉的胜利。固收策略在23年的成功,主要在于逆周期下,债市的基本面有支撑,在机构配置需求的驱动下,大量资金流入债市,由此也拉高了市场行情。

再看债基的几大核心策略,国债持有到期最为安全稳妥,赚点利息钱,收益率不算高,但胜在无风险;交易策略方面,由于10年国债利率在今年有较长时间的趋势性下行,所以在今年有较为宽广的交易窗口。

风险并不低的信用债、转债等策略的情况则相对复杂,其中公募债基中国债资产占比超过50%的基金仅占整个债基市场很小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债基都承担了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这也反映了固收策略的一大特点,即只要不违约,收益就相当稳定。

展望2024,在目前预期尚未逆转前,尤其强调稳增长的背景下,23年的债牛有望延续下去,流动性的边际变化将成为影响行情的关键之一。那么,随着债市的预期依然向好,相比于投资风险资产,固收策略在24年的性价比依然突出。


性价比消费:顺应时代,穿越周期

2023年,尽管疫后我国消费的复苏肉眼可见,但在疤痕效应的冲击下,消费者对未来存在较强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居民的消费选择更趋于谨慎。在新的消费观念之下,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了一些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性价比消费的崛起。

简单来说,性价比消费并非单纯的追求低价,而是消费者的决策更趋于理性。在追求产品品质的同时,也对品牌的附加价值溢价变得更为谨慎,消费的关注点更多的向产品本身回归。换句话说,“物超所值”是对性价比消费最好的诠释。

在高性价比消费趋势下,性价比主要来源于低成本和低毛利,而这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运营成本以及定价策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益于此,年内主打性价比消费的公司均取得了远超行业平均的表现。其中主打性价比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在业绩增长和资本市场均迎来了高光时刻,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了70%;奶茶界的性价比之王“蜜雪冰城”也在加速扩张,目前门店数量已突破了25000家;性价比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不仅摆脱了此前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而且也在资本市场迎来了不错的表现,年内涨幅超过20%;更不用说高性价比零售商“名创优品”,其依托供应链管理优势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迎来了业绩的大飞跃,资本市场的涨幅超过80%。


图:性价比消费代表股票的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36氪整理

与此同时,新的消费趋势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投资热点,例如,以零食很忙等为代表折扣零售加速扩张、以唯品会为代表的线上奥莱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此外,面对新的消费趋势,传统零售商和消费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出路,摆脱当前的困境。年内,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地域零售龙头“家家悦”推出了首家折扣店;古井贡、郎酒、金种子等传统酒企也开始积极布局更具性价比的光瓶酒业务。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我国消费或将延续弱复苏的趋势,同时结合人口增长、老龄化的情况以及消费者价值观和消费理念的变化特征,我国当前的消费市场更类似于日本第四消费时代。参照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消费者将重新审视消费的意义,个性化、差异化消费变得更为重要,朴素化、休闲化、共享化是主要的消费方向。在这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特征下,性价比消费的热度有望延续,定位性价比消费的品牌/公司或将呈现出一批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标的。


红利策略:攻守兼备

在经济承压,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形下,高股息(红利)策略往往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今年以来,高股息策略又获得了“中特估”加持,因此全年表现可谓相当亮眼。

就比如说,如果年初买入中证红利ETF,截至12月24日,收益率可以达到5%,最高时一度超过15%,而同期沪深300则跌超10%。

实际上,就从2020年至今的表现来看,即使是在牛市期间,中证红利指数的表现同样不俗,2020/2021/2022的收益率分别为21.59%/22.95%/-0.38%,复合增速同样是远远跑赢大盘。


图:中证红利ETF走势

资料来源:雪球,36氪整理

那么,高股息策略的表现为何如此稳健呢?

从行业特征来看,高股息率企业往往是成熟的传统行业,如能源、交运等公共事业,金融、纺织服装等,这些行业往往具有稳定且优质的现金流,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特征。这在当前波折的宏观环境下,属于避险资金的优质标的

从收益特征来看,投资者持有获得的主要是企业分配的股息,具有类似债券的属性。在当前国内的低利率环境下,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高股息率股票具有相对的吸引力。例如,当前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超6%,同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不到3%。

此外,当高股息企业股价回调时,股息率则会有所上升,进而抑制股价下跌。因此,高股息企业股价的波动性也较成长型企业稳定,适合长久持有

整体来看,高股息策略因其抗周期、波动性小的特点,在近年来受到了资金的青睐。近日,证监会发布《现金分红指引》,进一步明确鼓励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这意味着监管层面也加大了对高股息企业的重视。

展望2024年,在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偏弱,降息预期增强,以及当下资本市场低迷的综合影响下,高股息依然是契合宏观环境的有效投资策略。


现金策略:最安全且表现不俗

相比高风险的股票、商品,与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在当下不亏即赚到的时代背景下,持有现金可以说是今年最安全的投资策略之一。

再说存款本身是生息资产,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由政策决定,不受市场供需的影响,故而又称之为政策利率;而实际的存款利率,则是商业银行参考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调整而来的结果。以工商银行为例,在12月降息后,1年、3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45%和1.95%。

对于居民而言,把钱存进银行本质还是典型的固定收益投资,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的新增居民存款目前正处于历史高位。存款的回报虽然不高,但是公募非货基金中,仅有前38%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工行1年定存利率,甚至约60%的公募基金在过去的一年中是负收益。(截至23年12月26日,数据剔除异常值)

企业的选择与居民类似,也是在当下持有大量的现金。自2020年疫情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快速攀升,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成分股分别合计的货币资金在今年Q3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图:A股上市公司合计的货币资金变动

资料来源:wind,36氪

尽管为了配合经济复苏的需要,在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水平总体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市场利率的中枢也明显低于疫情前,叠加今年以来的几轮降息,存款/货基的赚钱效应似乎是不如以前。但是,在市场预期逆转之前,存款的安全性依然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点。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