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制表
文/耿倩
2023年,是ETF基金发展的大年。自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成功设立后,我国ETF市场首次迈入2万亿份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境内首只ETF推出,到2020年10月全市场ETF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基金业用了15年。但从1万亿份增长至2万亿份,基金业仅用了3年时间。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成熟度提高、投资教育的普及、政策支持和监管环境改善、技术进步促进交易便利、市场波动激发避险需求、产品创新和多样化以及国际投资者的加入,共同促使中国ETF市场在过去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中国ETF市场将在资产配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梳理ETF基金在年内的表现,《华夏时报》记者发现,股票型基金依旧是ETF新发市场的“主力军”,占据年内全部新发ETF的八成以上;从发行规模来看,产品名中带有“科创板100”“深证50”“中证国新央企”等宽基ETF和央、国企主题ETF最受投资者欢迎,在新发基金中份额排名靠前;此外,国际(QDII)基金表现亮眼,全市场ETF收益排名前四的产品都是QDII;从首尾业绩相差来看,全市场ETF产品首尾业绩相差达到97.89%。
QDII包揽“金银铜”
在股票型基金发行市场整体回落的2023年,ETF依旧是股票基金发行主战场。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6日,按成立日期统计,年内新成立ETF基金共计153只,发行份额为1026.9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6.71亿份,截止日份额为723.13亿份。
按照具体分类来看,股票型ETF基金占据全部新发基金数量和份额的八成以上。统计显示,年内新成立股票型ETF基金共有131只,占比达到新发基金总数的85.62%;截止日份额为630.74亿份,是年内新发ETF总份额的87.22%。此外,年内新成立跨境ETF基金20只,截止日份额为92.19亿份。年内新成立债券型ETF基金2只,截止日份额为0.20亿份。
按照发行规模排序,年内发行份额超过十亿份的ETF产品有33只,占比超过二成,高达21.57%。另外,有13只ETF发行份额在二十亿份以上。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易方达深证50ETF发行份额排名前四,分别为38.95亿份、26.61亿份和26.01亿份、24.05亿份。
观察2023年新成立ETF当中“吸金”最多的产品,《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产品名中带有“科创板100”“深证50”“中证国新央企”等宽基ETF和央、国企主题ETF最受投资者欢迎。它们也是年内新成立ETF基金发行份额排名靠前的产品。
不仅仅是新成立的基金,整个ETF市场中依旧是宽基ETF产品在今年获得了更多资金流入。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场共有15只正在发行的ETF基金份额在今年录得超过100亿份的增长。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这4只在年内份额增长了200亿份,排名前四名。在份额增长排名靠前的ETF当中,还有医疗、科技、互联网等主题类ETF获得更多资金流入。
《华夏时报》制表
梳理ETF市场在年内的业绩表现,国际(QDII)基金表现亮眼。剔除掉今年新成立的产品,截至2023年12月26日,市场上有业绩统计的741只ETF基金平均回报为-9.39%。整体来看,全市场ETF收益为正的产品共有188只,占据全部基金比例为25.37%。其中,共有35只的产品收益在15%以上,4只ETF基金收益在50%以上。全市场ETF收益排名前四的产品都是QDII,分别为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华安纳斯达克100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57.17%、55.85%、54.63%、54.31%。
从首尾业绩相差来看,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今年以来收益排名最差,为-40.72%。和排名第一的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相比,全市场ETF产品首尾业绩相差达到97.89%。
《华夏时报》制表
发行份额首超2万亿份
对ETF基金来说,今年是一个可以写入历史的年份。
自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上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华夏上证 50ETF成功设立后,我国ETF市场首次迈入2万亿份大关,这对行业来说拥有里程碑意义。
2023年,ETF基金在份额、规模和基金数量上都取得了显著增长。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6日,全市场ETF数量合计达894只,较2022年末增长17.17%;份额合计20242.74亿份,和去年年底相比增长了40.16%;资产净值合计19820.5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2.82%。
梳理ETF基金的发展史,2015年开始,ETF才正式驶上快车道。2004年,华夏上证50ETF成功设立,并获得54.353亿份的首发规模;2004年到2008年间,ETF基金市场开始发端,总体规模较小,份额增长较慢;2009年到2012年间,ETF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品类型创新,宽基类产品逐步补足;2015年前后,分级基金开始出现,其后由于市场的不断规范,ETF开始替代分级基金;2018年ETF规模逆势抬升,其后行业主题类快速增长,指数化产品近年来开始推进;一直到2020年10月,全市场ETF规模首破万亿份大关。
最近三年,ETF迎来大爆发。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国内ETF资产净值合计由5085.32亿元增长至19820.55亿元,合计增长了289.76%;ETF产品数量由198只增长至894只,数量提高了351.51%;合计份额从3717.63亿份增长至20242.74亿份,更是增长了444.51%。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境内首只ETF推出,到2020年10月全市场ETF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基金业用了15年。但从1万亿份增长至2万亿份,基金业仅用了3年时间。
在铨景基金FOF基金经理郑彦欣看来,ETF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他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效果欠佳、注册制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ETF能较好地解决普通投资者专业择股与实时跟踪能力不足的难题,契合普通投资者“担心个股踩雷”的安全诉求。同时,A股、港股诸多ETF指数已处于全球估值洼地,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量化ETF、ETF套利、ETF日内交易等策略已被陆续开发并得到市场的接受,执行这类策略的私募产品凭借低波动特性,也陆续受到广大机构投资者的偏爱,策略规模也与日俱增。”郑彦欣补充道。
“ETF具有降低成本、帮助投资人分散投资、被动操作、多元化投资、购买门槛低、流动性强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实现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优化。”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获得投资者认可这一表象的背后,导致中国ETF市场在过去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是多重因素综合结果。陈兴文指出,市场成熟度提高、投资教育的普及、政策支持和监管环境改善、技术进步促进交易便利、市场波动激发避险需求、产品创新和多样化以及国际投资者的加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ETF市场的快速增长,并预示着其将在资产配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对ETF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陈兴文强调,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产品的创新,预计ETF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将持续增长。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产品多样化及投资者教育的不断深入,ETF的受众基础有望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养老金、社保资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中。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预计将有更多国际投资者通过ETF进入中国市场,这将增强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